节气的分布是根据大阳在黄道上的24个位置(一年划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为黄经15度),因此24节气是以阳历而定。不过因为地球围绕着太阳作椭圆形的公转,因此每年的24节气的日子可能有正负一、两天的差距。本文将会介绍24节气的由来,还会解释「春夏秋冬24节气」的特色分别是什么,一起看下去吧~
图片来源:IG@han_ye_seul_
24节气是什么?
「24节气」是农曆中用来划分一年的节令和气候变化的曆法。这24个节气每个大约相隔15天,包括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含有六个节气。它们不仅反映了气候的变化,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节庆、饮食息息相关。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特徵和意义,如:立春象徵春天开始,穀雨代表播种季节等。
图片来源:SBS《社内相亲》
24节气的由来
24节气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相传24节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古代农民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和地球公转轨道推算出来。这些节气的确立有助于农民预测天气、安排农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在农业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
图片来源:SBS《模範计程车2》
24节气春、夏、秋、冬四季特色介绍
春夏秋冬24节气各自有其独特的特色和象徵意义,人们通过透过观察24节气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安排农事,同时也庆祝节气带来的自然变化和生活的不同节奏。以下将详细介绍24个节气的特色:
春夏秋冬24节气特色介绍
- hanjiji54
24节气特色介绍:夏季
24节气:立夏(国曆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
立夏代表着夏季的开始,特色包括气温开始变热上升、白天变长、气候闷热、植物生长旺盛、雨水渐渐减少等。这个时节,农民们开始进行种植水稻等夏作物的工作,人们也因为天气变热,穿着开始变得清凉舒适。
24节气:小满(国曆每年5月20日、21日或22日)
小满时,白天又变的更长、作物开始结实。这个时节的农作物需要足够的水分,所以农民们积极进行灌溉、施肥等农事活动,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这个时节比立夏更闷热,若是体内的湿气无法排出,容易会有湿疹、汗斑、脚气等问题。
24节气:芒种(国曆每年6月5日、6日或7日)
芒种时雨水增多、作物进入生长期。这个时节农民们要加强水稻等夏作物的管理,及时进行灌溉和除草,以确保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天气逐渐炎热加上日照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心浮气躁难入眠,建议多吃助眠食物,如:香蕉、牛奶和坚果等。
图片来源:IG@somsomi0309
24节气:夏至(国曆每年6月20日、21或22日)
夏至代表夏天正式到来,特色包括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气温达到全年最高峰,农作物生长旺盛,植物生长茂盛,人们会很明显感受到盛夏的炎热气息。因为夏季湿热,容易使人体的消化道机能变弱,建议可以清淡饮食,降低对肠胃的刺激。
24节气:小暑(国曆每年7月6日、7日或8日)
小暑特色包括炎热天气增多、降雨量减少,这个时节,在古时候会提醒农民们要特别注意作物的灌溉和保湿,以应对高温乾燥的气候。而对应现代,人们感受到盛夏的热浪,也要特别注重水分摄取和保湿,因为天气炎热容易贪凉吃太多冰,让体内湿气过多,所以建议食用排湿气食物,像是薏仁、红豆、茯苓、熟地等帮助排水。
24节气:大暑(国曆每年7月22日、23日或24日)
大暑的特色包括炎热天气持续、雨水稀少、植物生长受限,人们出门在外需要做好防晒工作,还要避免中暑。除了适时补水,也建议多吃「清热补气」的食物,如:乌梅汁、山苏、水梨、红枣等。
图片来源:IG@eunwo.o_c
24节气特色介绍:秋季
24节气:立秋(国曆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
入秋以后,空气的湿度也会逐渐下降,也要开始注意肌肤的保湿。立秋的特色包括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白天和黑夜时间逐渐相等。这个时节,人们会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迎接新季节的开始。
24节气:处暑(国曆每年8月22日、23日或24日)
「处」是停止结束的意思。处暑的特色包括天气开始变凉爽、白天渐短黑夜渐长、农作物成熟,农民们开始等待秋收,开始迎接凉爽的秋天。建议可以摄取滋阴润肺的白色食物和酸味食物,来帮助肺部生津止渴。
24节气:白露(国曆每年9月7日、8日或9日)
进入「白露」之后,在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建议补充黄色食物顾脾胃。白露的特色包括晨间露水增多、秋意渐浓、农作物进入后期生长阶段,是农民们积极进行秋收的时节。
图片来源:IG@osw_onge
24节气:秋分(国曆每年9月22日、23日或24日)
秋分的特色包括白天和黑夜时间相等、气温逐渐下降、植物的叶子逐渐转黄。这个时节,人们感受到的秋天气息更加浓厚,为了预防凉燥,可以多吃白色食物润肺养阴。
24节气:寒露(国曆每年10月7日、8日或9日)
寒露的特色包括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变得更冷,早晚有露水出现,此时早晚气温落差更大,容易着凉。这个时节,农民们开始进行秋季的最后收穫,同时做好防寒準备,準备迎接冬天的到来。建议这个节气开始,可以多吃奶豆坚果类食物,舒缓低落的情绪。
24节气:霜降(国曆每年10月23或24日)
霜降的特色包括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更加寒冷,降雨增多,初霜开始出现,植物进入秋季的深秋阶段,人们感受到的寒意逐渐增加。这个节气会感觉到换季的冷暖无常,心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作,建议日常饮食可以多补充红色食物,如:红茶、蕃茄、红豆等。
图片来源:tvN《我的上流世界》
24节气特色介绍:冬季
24节气:立冬(国曆每年11月7或8日)
立冬代表冬天即将到来,特色包括天气更加寒冷、降雨增加、植物进入冬眠状态。这个时节,人们开始準备过冬,除了做好保暖措施,同时也会进行冬季食补,增强抵抗力。
24节气:小雪(国曆每年11月21日、22或23日)
小雪的特色包括降雪地区开始下雪,人们感受到冬天的气息更加浓厚。老人家或体弱多病的人,手脚耳朵的防护一定要做好,可以等太阳出来温度上升再外出。
24节气:大雪(国曆每年12月6日、7日或8日)
大雪的特色包括降雪增多,天气会越来越冷,需要注意「寒流」的来袭。这时期是乌鱼的产季,乌鱼会因水温变冷而沿水温线向南迴流,整个台湾西部沿海都可以捕获乌鱼。
图片来源:tvN《流星》
24节气:冬至(国曆每年12月21日、22日或23日)
冬至在古代节气记载,开始进入白天短、黑夜长的日子,也宣告寒冷的冬天正式来临。这个时节,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吃汤圆,感受温暖的过节气氛。
24节气:小寒(国曆每年1月5日、6日或7日)
小寒代表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十二月初八民间流传有吃腊八粥的习俗,用糯米(或黍米、小米、粳米、薏仁米等)、桂圆、荔枝乾、莲子、红枣、花生仁、瓜条、杏仁、松子、白果、栗子等熬成甜粥,敬佛祭祖,古代称为「腊月」。
24节气:大寒(国曆每年1月19或20日或21日)
大寒的特色包括气温最低、天气最寒冷,人们需要提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这时苏澳一带的水域中会出现黑皮旗鱼和白皮旗鱼。除了除夕、过年,也是许多企业进行尾牙的时期。
图片来源:tvN《爱的迫降》
延伸阅读:一週不重样!7款减脂「低碳水食谱」推荐,吃得饱不怕胖、无痛瘦一圈,减肥瘦身必存
延伸阅读:年后速效减肥!一週7天不重複「减脂食谱」推荐,低碳水吃得饱、健康瘦一圈不复胖
延伸阅读:温沙拉怎么做?8款减脂期必吃「温沙拉」食谱推荐,低脂高蛋白、吃得饱还无痛瘦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