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不光是酱油、猪骨、味噌、盐味这些汤头味道的分别,随着形态不断进化,更衍生出了乾拉麵、凉拉麵。如今除了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店之外,点一碗食材、配料、鹹度、火候控制、油腻度等皆符合自己胃口的拉麵也形同理所当然。就算全家人从老到小一块儿去吃,不伤荷包的价格也是一大魅力,怪不得拉麵能定期引起潮流,令人百吃不厌,持续受到爱戴。NTT TownPage股份有限公司会活用该公司的TownPage资料库(职业别电话簿资料)提供各种市场资讯,而在该公司营运的商品介绍网站「TPDB.jp」上有公开按日本都道府县排名的拉麵店。
◆中华还是日本料理?拉麵的历史沿革
拉麵和咖哩如今同样被喻为日本的国民料理。日本人明明认为拉麵是从国外传进日本,国外却将拉麵视为日本的食物,这一点与咖哩相似。在日本初次吃到拉麵是在时代剧中家喻户晓的水户黄门一则有名的故事,据说是喜欢吃麵,擅长亲手打乌龙麵及凉麵的黄门大人以「乌龙麵」招待儒学家朱舜水(明朝),朱舜水则请黄门大人吃「中国麵」作为谢礼。儘管当时并未传到平民之间,但明治维新开国在商埠出现中华街,南京麵摊传遍全国,于是只在这块土地才有的日式拉麵便诞生了。
1960~70年代的「札幌拉麵」为当地拉麵的先驱,对于观光也佔一席之地的关係,因此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当地拉麵风潮。另外,以拉麵为中心的主题乐园「新横滨拉麵博物馆」于1994年开幕,于是拉麵成了「可轻鬆吃到的料理」与「美食家也会满意的味道」两者兼备的料理。无关拉麵起源于哪里,应该是因为店家坚持「希望给客人吃到美味拉麵」的精神,拉麵才会有现今的人气。
◆在各地域持续受爱戴的拉麵特色
依人口每10万人来看拉麵店分布,这10年来热爱拉麵不动如山的第一名是山形县(42.26家),依据总务省的家计调查结果,山形市在中华麵的支出也是全日本最高。第二名是新潟县(32.51家)、第三名是栃木县(30.40家)。附带一提,山形县在这10年间稳居冠军。
令人意外的是,印象中很少在拉麵冠上地名的山形县、新潟县会位居1、2名,顶多到了第3名的栃木县才会联想到「佐野拉麵」。反过来说,这也证明了就算不随波逐流、主打地域特色,店家仍持续製作出口味独到,受当地爱戴的拉麵也说不定。
山形还有荞麦麵,多数荞麦麵店竞争激烈,据说许多店家除了荞麦麵及乌龙麵之外也提供拉麵,令人惊讶。另外山形县夏季炎热,直到2007年被崎玉县、岐阜县超越之前,曾是74年间保有日本最高气温记录的地方,因此开发出凉拉麵。从猪骨及鸡骨去除冷却会凝固的脂肪,造就了美味又爽口的汤头。在战后粮食不足的时代,拉麵便宜、卡路里高,因而视为有点丰盛的佳餚,客人来访时似乎也会提供拉麵款待。山形的拉麵特色可说是在于各个店家的苦心钻研,而非跟随市场机制,以地域共通的特色闻名全国。
第二名的新潟县给人强烈印象的是稻米,此外也堪称鱼和蔬菜皆鲜美的食物宝库,同时也是拥有独特麵文化的地方。拿荞麦麵来说,就有添加海藻鹿角菜的木盒荞麦麵(海藻荞麦麵)及称为义式荞麦麵的炒麵风义大利麵等,对麵的讲究与众不同,可感受到对料理的包容力。当地人及拉麵迷皆知新潟有5大拉麵,清淡爽口、有猪背脂、添加生姜、味噌浓厚,口味丰富多变也是其特色。其中较特殊的是拥有70年历史的「三条咖哩拉麵」也十分受欢迎。
第三名的栃木县是以佐野拉麵为人熟知的关东拉麵。因为是小麦产地,其格外讲究的手打麵以美味着称。光拿佐野市来说,其人口对拉麵店的比例更可与福岛县喜多方市争夺全国第一。
◆现在的拉麵潮流是在海外掀起?
拉麵店的登记数量在这10年几乎呈现停滞状态,始于2000年代的创作拉麵风潮似乎告一段落。不过,随着和食在国外形成风潮,拉麵受到广大瞩目,全世界的拉麵店在2014年超过了1000家。其中欧洲的成长格外显着,拉麵店一家接一家开,尤其是拉麵店超过130家的英国,甚至仿照地球面临小行星撞击危机的电影《世界末日》(Armageddon),创出「拉界末日」(Ramengeddon)一词来形容其爆炸性人气。在电视上播出拉麵特集、在网路及推特相继带来「日本拉麵超好吃」这类消息等情形,可谓是拉麵风潮远渡重洋波及全世界。
西方人厌恶吃麵时发出违反礼仪的吸吮声,也认为排队等用餐毫无道理才是,而站在日本人的观点,拉麵受欢迎是颇令人开心,另一方面又感到困惑。不过,如考量到第五味觉「鲜味」受到世界认可,那么用两种以上的高汤相互搭配、以鲜味的极致为目标的拉麵会吸引全世界目光也是能够理解。实际上,在国外似乎有许多拉麵迷即使麵条吃剩也不愿拉麵汤剩下的样子。
在国外也会因地域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异,听说亚洲人是酱油及猪骨两种皆乐于享用,欧美人则是特别偏爱猪骨。另外,由于在地方上学习拉麵的外国人会开新的拉麵店,从这点来看,日本的国民料理在不久的将来,似乎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的国民料理。然后,有朝一日拉麵或许会如同寿司中的加州卷那般,将在国外经过独自改良登陆日本。